一年四季,春长夏长,秋收冬储。 《黄帝内经》给出了四时养生的原则。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保持合理健康、延年益寿。
春天
春三月,谓之发辰。天地生,万物盛,夜卧早起,广行院中,送缓形,使志能生,生而不杀,予而不夺,赏而不罚,这是春气的反应,可以养生。涛:如果搞反了,就会损伤肝脏。夏季有寒变,侍奉长辈的人就少了。
春季养生小贴士: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因此,从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都要顺应春季阳气上升,推陈出新,注意保护阳气。
心理调节:春天属木,对应肝。肝主发散,遇之则怒,憎郁则喜调节。因此,春天宜心胸开阔,乐观开朗,忌生气,忌忧郁。
锻炼原理:寒冷的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减慢,精藏多于气化,各器官的阳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立春后,气温升高,阳气上升。应加强锻炼,恢复身体活力。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锻炼的方法,任何形式,根据自己的喜好。活动地点尽量选择空气新鲜的地方,使春气有序上升,达到“春夏养阳”的要求。
饮食原则:春季阳气生发,饮食宜少酸多甜,最好多吃甜食。酸入肝经。吃酸过多,容易引起肝火过旺,损伤脾胃。宜吃辛温或辛甘的食物,可扶养阳气,适应春季阳气上升的特点。
夏天
夏三月,此谓返修。天地之气相交,万物绽放,夜卧早起,贪得无厌的阳光,让野心不生气,让你的容颜美丽,让你的气发泄。如果你的爱在外面,这种对夏气的回应就是成长之道;如果你反对它,你就会悲伤。到了秋天,就会患疟疾、疟疾。很少有人会接受。冬天黄帝内经养生,你会得重病。
夏季养生要领:夏季是天地之气交汇最旺盛、草木生长最茂盛的季节。夏季养生应顺应阳气外盛的特点,注重阳气的保养。
心理调节:夏季,大自然湿热,人体的阳气比较旺盛。因此,应保持心情平和、心胸宽广、神清气爽。生气容易导致阳气过于旺盛,气血泛滥。不可懒、劳、怒、郁,以免妨碍气机运行。
运动原则:夏季运动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进行,避免烈日曝晒,加强防护。夏季炎热,人出汗较多,不宜做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导致大汗、出汗过多,不仅伤阴,而且损伤阳气。
饮食原则:夏季炎热,心火易上溢。宜选择绿豆、西瓜、苦瓜、冬瓜、豆腐、薏米等,能清热解暑、清心泻火。可以多吃一些苦味食物来清热解暑。
秋天
秋三月,此谓荣平。天气紧迫,地气明亮,早卧早起,鸡儿都兴奋,使心神平静,以减缓秋刑,以收敛灵气,使秋气平,则志志清,而肺气清。这是对秋气的反应。 ,滋养和收获的方式;如果不遵循,就会损伤肺部,冬天会引起腹泻,所以很少有人保存。
秋季养生要领:秋季,气候由热转凉,万物成熟收获,阳气渐减,阴气渐盛。这是由阳盛向阴盛转变的关键时期。人体阴阳代谢也进入阳衰阴盛的过渡期。 。因此,秋季的养生、精神情志、饮食、起居、锻炼等都体现了“收”字。
心理调节:秋天属金,秋气有寒气。秋天对应肺,肺里充满了悲伤、悲伤的情绪黄帝内经养生,所以秋天比其他时候更容易出现悲伤、悲伤的情绪。这种不良情绪最容易损伤肺部,尤其是肺气,进而影响人体的正气。为了缓解秋季的寒气,防止悲伤、悲伤的情况发生,在心理调节方面,首先要培养乐观的心态,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秋季的寒气,适应秋季的平静氛围。同时,意志不宜过度活跃,应逐渐收敛,以顺应秋季的滋养之道,保护身体的正气。
锻炼原则:秋季,天空晴朗,气候宜人,正是开展各种体育运动的好时节。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保持秋收的能量,为冬天的到来做好准备。
饮食原则:秋季燥盛,易损伤津液,首攻肺部。因此,饮食宜滋补润燥。避免辛辣食物。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木耳、冰糖、枇杷、菠萝、梨等,是补肺、养胃、生津之品。
冬天
冬三月,谓之闭藏。地满水冰,勿扰阳气,早卧晚起,务必待日出,使志气如隐,若有私心,若已得,则去寒温中,不漏肌肤,使气急取。这种对冬气的反应,就是滋补身体的方法;逆则伤肾,春则阳痿,很少人能存活。
冬季养生小贴士:冬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阳气藏匿,阴气盛盛。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护阳气,重在“隐”字。
心理调节:应保持精神安静,控制情绪活动,保证冬季阳气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这样,就能做到“阳气不扰”,补充元气,有利于来年春天阳气的出现,也有利于预防春温病。
锻炼原则:冬天虽然寒冷,但仍要坚持锻炼。避免在大风、严寒、大雪、雾霾天气下锻炼。运动前做好准备工作。注意运动前后衣物的适当增减。不要穿湿衣服,以防感冒。
饮食原则:冬季饮食应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不冷不冷,也不热不干。最适合吃滋阴潜阳、热量高的食物。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期。此时,脾胃功能旺盛,是积累营养的最佳时机,也正是所谓的冬储。
中国中医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