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是极热的意思。大暑比小暑更热。这是一年中最烈、最热的节气。中医说,夏养心,长夏养脾。因此,大暑的养生原则是“解热养心大暑养生,护阳健脾”。
大夏节的习俗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立夏喝茯茶的习俗;茯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这种用中草药制成的茶具有清凉消暑的功效。此外,还有烧香、晒姜等习俗。
01 晒姜的习俗
福建产于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将生姜切片或挤干,与红糖混合,放入容器中,盖上纱布,在阳光下晒干。充分混合食用后,对胃寒、感冒咳嗽等有奇效,具有温补保健的功效。
02 喝茯茶
富茶,顾名思义,就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茶供应时间一般为农历六月初至八月底。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种中药材泡制而成的茶,具有清凉祛热的功效。
大暑期间养生
大暑时节,盛夏前后,天气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大暑的炎热往往不仅仅是阳光直射带来的干热,而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闷热。民间有“大暑来临,暑气上升”的说法。俗话说水汽蒸发,阳光照耀,也有“大热小热,上蒸下沸”之说。因此,高温高湿是大暑季节的气候特征。防暑降火、祛湿健脾、宁神醒脑、夏治冬病,是大暑时节养生的重点。
01预防中暑、减少火灾
有些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发生中风。因此,一定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下午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穿浅色、宽松、轻薄的棉质衣服;保证充足的睡眠,“晚睡早起,中午小睡”;不做剧烈运动,避免出汗过多,耗气伤阴;应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以选择淡盐水或绿茶、绿豆汤、花草茶等清凉饮料;并经常吃一些滋补气阴的清淡食物,以强身健体。
02祛湿健脾
炎热的夏季,降雨持续,水分蒸发。空气湿度是全年最高的。湿气易伤脾,又易与暑热相合。湿热相结合,常使人感到头晕、沉重、胸部不适、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湿热可引起肠炎、痢疾等。
这个时候就应该严格注意饮食。日常饮食中不宜大量食用生冷、油腻食物。应多吃清热祛湿、健脾的食物,如冬瓜、黄瓜、西红柿等。粥中可加茯苓、薏苡仁、红小豆。 、扁豆等,并注意食品卫生,严防“病从口入”。
03 冷静下来,休息一下
大暑节气进入“中伏”,高温酷热,使人容易生火。人们常常会感到烦躁焦虑、食欲不振、烦躁失眠等,这时我们一定要恪守“静心养生”的原则,保持平和的心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大喜大怒。感觉舒适、平静、柔和,可以平和气血,正气聚而不散,维持人体正常功能。因此,夏季养生的重点是“静心”。心静才能气畅,气畅才能心平。
04 夏治冬病
中医认为,阴盛则感冒。所谓冬病,就是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总体属性是体内阴寒充足,或者体内阳虚,容易感冒。尤其是冬季寒冷季节,容易发病或加重病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腹泻、风湿等阳虚病症。此类疾病之所以在冬季容易发病或加重,是因为两阴相加,内寒更加严重。症状比较严重,治疗难度大,易复发,治愈难度大。
夏季,自然界的阳气旺盛大暑养生,“天人相应”,所以人体中的阳气也比较旺盛。因此,当两阳相加时,阳热就变得旺盛,更容易排除体内的阴寒之病,可以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大暑节气,恰逢“三伏”的“中伏”。此时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是治疗冬病的最佳时机。可以选择三伏灸、三伏贴等治疗方法。
专家简介
☟☟☟
宗文辉 主治医师
◎北京友谊医院退休老中医及中医世家
◎传承北京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
◎喜贺年堂名誉院长/特需专家/脾胃科主任
个人介绍
继承了北京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他从小就给祖父宗维新、父亲宗秀英看病,继承家教,聆听、亲眼目睹前人讨论医疗临床。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退休前曾在友谊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临床诊疗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脾胃疾病、血液疾病、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咳嗽哮喘、疑难杂症的诊治。长期在首都医科大学负责教学工作,致力于脾胃病的诊治。疾病、妇科疾病、咳嗽和脑血管疾病。痰湿所致肥胖、嗜睡、支气管炎等的临床研究和治疗。
参观时间
每个周一、周四、周五早上
善于治疗
擅长脾胃疾病、血液疾病、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咳嗽哮喘、疑难杂症的诊治。长期在首都医科大学负责教学,致力于脾胃疾病、妇科疾病、咳嗽哮喘、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痰湿所致的肥胖、嗜睡、支气管炎等的临床研究。
诊所地点
著名老中医宗文辉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