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到这里,暂且打住了吧!希望更多的专业教师和辅导员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任何一方都是不可缺少的,团结合作是最优选择。再也不希望听到再有人提及谁优谁劣谁更重要的说法了!如果再说辅导员可以取代,那么办公室、教学科都可以作为辅助部门一并取消。而这样的逻辑根本就讲不通!同时,希望大家多相互沟通、多相互学习、多调查研究,切不可拍脑子认为什么就是什么!而辅导员们,更应该自立自强,现在的努力工作虽然没有多少物质回报,但你的热情和付出,大多数学生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而这正是我们的价值所在!
2、首先,学生在大学求学,所要学习的主要应该是专业知识,这点毋容置疑。但如果学生仅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而没有通过其它方面学习对世界、社会、他人、人生等等方面有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的认识的话,那么,即使他掌握了专业知识,即使毕业时单纯依靠专业技能找到了一份让别人羡慕的工作,那么也一样不会有一个顺利乃至满意的未来!原因非常简单,人在社会中生存,不单单是如机器般的单调劳动。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人需要找到他为什么要这样活着或者生存的理由,而这都取决于非专业技术方面的思想认知和反思。就是学生在大学里学习,虽然专业出路一片光明,虽然有一些比较棒的专业教师,但依然有部分同学对学习毫无兴趣,为什么?主要原因就是他或许对本专业就是不感兴趣,或者是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疑问。这些人生方面的知识,不仅仅是学问,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比专业技术都重要的学问。因为这些学问是学生蓬勃向上学习生活的原动力,是学生目标和理想的灵魂。这些学问的获取是通过人文方面的教师讲授或者自学,但主要是通过辅导员的工作来完成的。辅导员,原名为政治辅导员,主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想意识,这其中既有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的,也有社会认知、人际交往、心理、伦理道德、抗挫折等等方面的。特别在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人们无法适应社会而出现种种心理乃至社会问题,更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教育。辅导员并不是人人都能掌握所有上述方面知识,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方面。他们或者通过授课(以班会的形式),或者通过个别谈话,或者通过指导学生集体活动(朋辈教育最有效果),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领会和学习。为提高辅导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部专门出台《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每年学校、省高校工委、教育部都要组织校级、省级、国家级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我们知道教师有讲课比赛,但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却是现场抽题,现场模拟解答,辅导员职业能力比赛一点也不比专业教师课堂授课简单!辅导员的价值就是体现在能够通过较好的处理一件件在别人看来是琐事的过程中,完成了其教育引导任务。正因为如此,教育部规定,一线辅导员有双重身份:首先是专业教师,其次是管理队伍,每位辅导员都要有心理咨询师或者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班级导师实行了以后,且不说有多少老师投入了多大的精力,但就专业知识而言,私下认为,对照教育部《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教师在此方面可能无法跟辅导员相比。术业有专攻,辅导员基本上都是来自于211高校的优秀毕业生,虽然他们有的很年轻,缺乏经验,但谁能否定他们今天已经具备的和明天必须要具备的专业能力?
3、一个人的发展就如吃饭需要五谷杂粮,所需要的知识是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可缺,但除了专业之外的知识能力也不可缺。学生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素质提升,单纯拿学生掌握了多少专业知识来衡量教育的成败,也未免视野太狭窄了吧!一个学生,不懂世情、国情,不懂人际交往(即使是社会潜规则也要知道,当然这并非鼓励大家都去践行潜规则),仅仅掌握了一点点专业技术,请问,他能有多大的发展前途?
4、又曰: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级导师,辅导员完全可以减少。言外之意:专业教师可以取代辅导员。对此,我觉得这根本是一个伪命题。单就一个人而言,精力都是有限的。除了专业教学和科研需要大量精力付出外,专业教师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来掌握做好学生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晚上后半夜学生发生意外事件,你是去还是不去?如果你要去处理事件的话,第二天的课能否上好?你能否24小时都开机接听学生电话?学校配备班级导师的目的,主要是能够让专业教师在自己的课余时间,针对学生的学业,在教师所擅长的专业发展方面给予学生有力指导。让专业教师取代辅导员,根本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5、教师与辅导员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相互合作还是相互排斥?对于这一问题,我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一线的辅导员,跟大多数辅导员和教师的看法一样,即教师与辅导员是相互合作的关系,教师与辅导员在培养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这一已然非常明确的问题,为什么在个别老师甚至领导那里还是没有得到解决,或者口头上认为辅导员与教师一样重要,但实际上心里头依然瞧不起辅导员?审视一下瞧不起辅导员的原因,无非就是辅导员不就是整天处理一些学生的琐事,毫无技术含量,怎么能比得上掌握专业技术的教师能够教授给学生专业技术,能够让学生毕业后有个好的就业出路。这个理由,乍看起来很有道理,但细细审视则漏洞百出!
6、其次,在个别专业教师看来,辅导员处理的都是小事、琐事。言外之意,没有多大价值。的确,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学生能有什么大事!但这些事情,在学生眼里,却不是小事。学生处于半社会化状态,心理尚未真正成熟,社会阅历比较浅,诸如人际纠纷、感情纠结、学业发展等等生活方面有着太多的困惑,这些困惑在他们心中就是天大的难事。不少农村的学生性格内向,更不愿意就这些问题向别人倾诉来寻求解决。在这种状态下,有学生主动找辅导员解决问题,不管是思想上的问题,还是诸如宿舍漏水、宿舍暖气不热等等生活保障问题,辅导员都要认真帮助同学解决。而对于那些不愿意让辅导员知道的一些问题,辅导员也要主动找学生来谈。这些事情的处理也绝对不是那么轻松。就单单一个宿舍内同学之间闹矛盾的问题,辅导员就需要反复做学生思想工作。这也就是学校行政机关需要补充工作人员时,愿意从辅导员中选取的原因——工作经验丰富。我们认为,学生有问题能主动找辅导员,这是对老师的莫大信任!辅导员为学生解决的点滴小事,几十年后,往往成为学生心中永远记得住的大事。此外,辅导员还要承担很多学生活动的组织任务,这些活动既包括校级、省级学生教育文化活动任务,也包括学院组织的课余文化活动。当然,有人可能认为(有时也包括我们自己)有些活动没有质量,纯粹是应景式的,但不可否认,许多同学在诸如此类的课余文化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提升了素质。有老师认为:纯粹搞组织保障的人员用处不大,而且除了本专业活动之外,其他活动都没有多大必要和意义。在这里,不得不说一句,专业技术人员,即使到了博士、博士后的层次,只能说明其在本专业有着较深厚的造诣,但绝对不可断言其知识广博、眼界开阔。有着上述认识的老师真得应该好好读读组织管理学和行为学。组织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没有组织,一切的活动都要效果大减,社会秩序就难以保证。全国、省级一些大型活动,有得能持续一年之久,需要辅导员花费大量精力动员组织协调,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这怎么在个别老师眼里就没有价值了呢?对于学生社团活动,更应该给予大力支持。学生社团是基于学生的某项相同业余爱好而自发组织的民间组织。其对于克服学生人际交往圈子窄、寻找自我归宿难等深层次问题,提升学生多方面素养有着良好的效果(再三强调,学生的朋辈自我教育效果最佳)。但正因为是自发性组织,来去自由,组织较难,资金短缺,所以更需要大力扶持。还有更离谱的论断:学生社团搞出成绩的大力支持,其他社团等有成效了再支持。学校和老师是铁打的营盘,而学生是流水的兵。学生社团搞得出成绩是需要学生的热情和多年的积累才有可能的。有的社团搞得好,是有基础的,而还没有做出成绩的社团,更应该加以扶持才对,怎么能提出如此的说法?应该说,学校现有的128个注册社团,他们在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熏陶学生心灵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说到这里,我认为大多数人不会再把辅导员处理的事情当成为小事琐事了吧!对于这些小事琐事,专业老师们也不会再轻易地认为好处理了吧!
7、第三,辅导员付出很大。所谓的付出,就是自己的劳动与获取之比的大小。在时间精力上,不可否认,全年365天,24小时开机,辅导员时时都处于工作状态。他们的所得除了工资之外,额外能有多少?即使辅导员凭着自己的专业技能在业余时间办班教学,学生处也明确禁止。因为,业余时间如果学生有事情,辅导员难道为了上课而不帮助学生处理事情了吗!此外,学生处也明确禁止辅导员正常时间兼课多的现象,因为这冲淡了本职学生工作。我们的专业教师,虽然也面对着很大的教学科研压力,但大家投入精力多,教学教得好、科研做得好,不管名誉,还是职称,都会随之而来,就是业余时间的社会服务,也应该是不小的收入了吧!请问,有谁干涉过专业教师业余时间办班上课?又有谁干涉过专业教师为社会服务赚取收入了呢?而辅导员现在的职称评聘、职位提升又有着多么大的难度,以至于少数辅导员想调岗走路,恐怕很多专业教师对此并不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