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南通文化的生成发展,一方面是长江与黄海的涵养,另一方又得到江淮文化与吴越文化的哺育。南通方言不当自身是一种文化还是民俗文化及民间艺术文化传播载体。去了解一下吧!
南通地区的方言种类多样、分布错综复杂,有如海话、南通话、海启话、通东话四大类,这种格局的形成不仅与自然地理环境、历代行政区划有关,并且与历史上的移民活动有关。
南通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方言,有学者将江淮方言进一步细分为“洪巢”和“通泰”两片,我们自然属于通泰片。虽然说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很强,但我们的方言在北方方言乃至在江淮方言中还是相当有特色的。从地理上说,江淮方言区已经处在北方方言区的南边缘,而我们南通地处相对偏僻,与吴语区紧挨在一起。
从历史上说,南通方言是在古代江南吴语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因受古海陵方言的影响逐渐向江淮话转化而形成,所以南通话既含有吴语底层成分,又带有北方方言基本性质!顾黔在《通泰方言音韵研究》中认为,南通话的声母系统接近北方,而韵母和音调系统接近北部吴语。鲁国尧先生在给该书作序中称“客、赣、通泰方言同源于南朝语”,通泰方言东(南通)存古而西(泰州)趋新,南通话全浊声母不论平仄均送气的特点,还使它被认为是“与客、赣方言同源”的。鲁国尧先生还认为,4世纪永嘉之乱,北人南迁,使通泰的吴语性质改变,通泰方言可能是4世纪北方汉语的后裔。
南通话的发音很有特点,南通话古全浊声母清化,但是与一般北方话的“平送仄不送”不同,南通话(通泰方言)中的古全浊声母遇到今天普通话里规定的塞音、塞擦音无论平仄一概送气,如“P”“盆”“牌”“白”等,这一点与赣客方言倒有几分相似。
与大部分江淮方言n、l不分不同,南通话分得很清楚。南通话的声母只有平舌音,没有卷舌音,但有些发音还是有部分“翘舌音”的感觉存在的,作为江淮方言,南通话也有前后鼻音不分的特点,如“新,兴,身,生”,但南通话单元音韵母和鼻化元音韵母较多,这是吴语的底子。保留入声,而且入声分阴阳,有喉塞音韵尾。去声也分阴阳,声调多达7种以上,这在北方方言中也是罕有的。基本上跟普通话里的阴阳上去的调值,像55,35,214,51的调值都不一样!南通话中存留不少古音、古词!
南通方言音韵多变、词汇丰富,是江苏乃至全国方言中极为独特、最为复杂的方言之一。上世纪初,近代着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曾请人花费6年多时间,编写《南通方言疏证》一书,开了南通人研究方言的先河,但因没有国际音标注音、所收词汇领域不够宽,影响了对南通方言的深入研究。但就在前不久,通州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原副会长陶国良主编的《南通方言词典》11月2日首次发行了,南通人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语言“活化石”首次被完整记录下来。不过这本书我还没有看到!这么深奥的语言,有待以后慢慢分析研究!说好普通话的同时,也要说好家乡话,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