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每年公历的1月1日,之所以称之为“元旦”,是因为“元”是首的意思,而“旦”则是日的意思,所以“元旦”就是“首日”的意思。
早在我国古代其实就有元旦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晋书》。我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首月首日)日期并不一致。
后来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记载为:“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所以我国古代的元旦指的是每年的正月初一,元旦和过年同一天也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末年。封建统治结束后,直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宣布成立,采用了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春节被定为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延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公历年”、“阳历年”或“新历年”。
“元旦”还有另一个解释:“元”, 凡数之始称为“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所以元旦的寓意是非常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