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因肥沃的文化土壤,培育了众多的人才,让常德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享誉海内外。他们的流风遗韵,激荡在武陵风物之间,溢彩流光,沾溉后人。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场常德文化吧。
上世纪80年代,在常德石门县出土了商代的酒具——兽面纹提梁卣,另外在常德津市一座商代墓葬中,也发掘出完整的青铜酒具。这都从实物上有力说明了常德地区进入文明社会后的酒文化的存在。
酒是中国文学的酵母,自古以来,来到常德的文人骚客的酒文、酒赋、酒诗、酒歌等,给后世留下了令人击节赞叹的文学精品。他们的关于酒的作品,反应了常德几千年连绵不断、蓬勃发展的酒文化。
在先秦时代,常德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就有摆“春台席”置酒“与之合饮”风俗。屈原流放地就以沅澧一带为中心,他的文学创作很多都以常德地区的社会生活为素材的。
晋朝时,常德出现了相当完善的酿酒技术。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载有西晋时期常德桃源的酿酒法。宋朱翼中所撰《北山酒经·神仙酒法(武陵桃源酒法)》中,也说了采用常德桃源的酿法,“自成美酒矣”。
据传武则天时代,常德汉寿毛家滩因地处沅水之畔,洞庭之滨,商贾货船往来如梭,虽然人丁不多,却有酿酒糟坊十多处,酒肆十多家。其中,有一李老板以善酿贪杯而“驰名”。李老板每次酿酒都是从头锅酒尝到三锅尾酒止,发现头锅酒三锅酒不如二锅酒好喝,他便将头锅和三锅的酒混装在一起当次酒卖,将二锅酒作为好酒销售,使他名声大噪。
在中国的近现代史上,一大批受这种精神激励的常德儿女前仆后继,为中国民主革命奔走呼号,展示了常德人不甘落后、勇于创新、坚持真理、刚直不阿的高大形象。